第四十四章 便与山外通人烟
郭鑫脑子里乱乱的,还没想通什么意思,徐文山又吆喝小厮过来跟郭鑫回家,去他家里抬粮食。
郭鑫稀里糊涂地回了家,稀里糊涂地量了余粮,又稀里糊涂地看徐家人把家里的粮食搬空。坐在家里的时候,还没有想通到底跟徐文山签了个什么契约。
他把自己最聪明的四儿子叫过来,问道:“四狗子,我今天这笔生意,是赚了还是亏了?”
四儿子心算了一遍后,道:“从钱货上来讲是赚的,我家的田去年一亩产5斗粮,若每年都如此,他家要的利息也就是2贯钱,也就是说我们家借到了20贯,却只需还2贯利息,赚了不少。同时他又把我家的余粮按高于市价的价格买了,我家还是赚的。”
郭家有56斗粟的余粮,按每斗42文卖给了徐家,那卖得的钱,自然是被徐文山写到了“购物本”上,现在郭家在“购物本”上,已有22贯又352文钱了。
郭鑫一想,的确如此,又道:“可是我家余粮没了,我也没见到那些钱啊?”
四儿子道:“可是我家接下来五年,徐家都要管我家全家吃的粮和肉了,岂不是很好?”
郭鑫释然了,晚上睡觉时,忽然想到:“徐家公子按42文每斗买了我家的粮,我家又可以按40文每斗去买他家的粮,那么我净赚112文钱,同时徐家借给我家20贯,20贯足够买下十亩地,十亩地每年可以产50斗粮,也就是2贯钱,而他们家只要那么一点利息,等于我家还是赚了好些钱……可是这些钱哪儿去了呢?”
想着想着,他进入了玄妙的境界。
……
摆平郭家后,徐家那些死士都用崇敬的眼神看着徐文山。徐文山送他们走时,有的死士还朝徐文山深深鞠了一躬。
这些人是徐长水的死士,不是徐文山的死士,若有一天徐长水辞世了,他们也会抹脖子自杀。不过这不妨碍他们对下一代家主产生敬意。
暂时用“购物本”策略稳住了郭家,可以保证短期内郭家不会再兴风作浪了。“购物本”暂时把郭家跟徐文山的粮油行利益捆绑在一起,等郭家人醒悟时,他们一定会懊悔被徐家空手套白狼了,一定会再度闹起来,不过那时自己应该已经回来了。
是时候出发了。
这次徐文山的目标是县府。
他从道士那里得知,自己所处的位置是陈国一个偏僻的小山沟。而陈国真正富庶的地方,在紫府平原,那里是群山中的一片盆地,沃野千里,土壤肥沃,川流纵横,是天赐的膏美土壤。
据说那里稻米香、鱼肉肥,听说最近还有一种叫做“面”的食物在流行。
据说那里地广人稠,随便一个州府都有百万人口,城市里什么都有。
据说那里商贾往来如织,小贩往来如梭,集市上卖什么的都有。
据说那里还有西域的商人,他们带来了奇怪的食物,和新奇的瓜果。
在一个清晨,徐文山带着鹿泽,和一车皮货、肉干,将牛车驶向山中。
这次去外面,不仅要卖掉手中的货物,还要带回这个世界新的事物和技术,至少要让鹿鹤沟的技术水平和整个世界平齐。
除了两个小厮,徐文山没有告诉其他人自己出山的事。他只带了鹿泽一个,两人赶着牛车趁着天没亮就进了山。
鹿鹤沟通向县府只有一条小路,两人……不,一人一妖顺着这小路在山中辗转,就着肉干吃干粮,渴了就喝山溪水,乏了便支起篝火,就地打坐修炼。
一旦修炼起来,周围都会妖气腾腾,山上的猛兽毒虫嗅觉灵敏,知道这两人不善,便不会来骚扰。偶尔有不开眼的,最后也不过成了两人的加餐。
为了抓紧时间修炼,徐文山刻意压缩了自己的睡眠时间。因为一旦出了山,到了县府,就必须收敛气息,不露出一丝妖气。所以,他必须在进入县府前加紧提升自己的实力。
两人行了大约有七八日,这天正推了牛车在路上缓缓行时,徐文山忽然看到前方路上有一老翁。
那老翁一脸慈眉善目,腰间别了个葫芦,手中持一个拐杖,见了徐文山和鹿泽,鞠了一躬,道:“兀那两位后生,你们有水么?”
徐文山道:“有。你要?”
那老翁一笑,道:“可否予我饮口水?老朽好几天没喝到水了。”
徐文山给那老翁分了点水,那老翁感激万分,和两人攀谈了一阵,乐呵呵地打听两人的来处,又问去处。
这老翁看上去甚是无害,也没有显出有什么危险,徐文山便稍稍放松了些提防。不过也只简单说自己是山中人士,去县府见一些小亲戚。
那老翁走时,拍了拍牛车问:“这里面装的什么?”
徐文山的皮货都装在牛车里,用一片破布盖在车上,周围用麻绳系得很牢。
徐文山道:“只是些干草干粮。”
老翁点点头,不多时就走了。
这老翁也没表现出什么特别之处,徐文山很快就将他抛在了脑后,又行了一段路,忽耳朵听得弓弦响,一个翻身,再看时,一支羽箭钉在了刚才站的位置。
抬头一看,只见山上蹭蹭冒出七八个身穿短装的汉子,手中持着弓和大刀短剑,刚才路上遇到那老翁,竟也在他们之中,乜斜着徐文山,目光中露出狡黠的颜色。
徐文山登时明白过来,自己是遇到山贼了,那老翁也是一伙,刚才是过来踩盘子的。
“小子,你警惕得很,不过可惜你遇上了老汉我。你当我不会辨你车辙印儿,猜不出你车里拖的是什么么?你车里都是皮货吧?正好,我们兄弟几个也要换衣服了。”那老翁冲徐文山喊道。
另一个领头的面色桀骜,道:“小子,交出你的货物,我请你离开,不交的话,就把命交在这里吧!”
徐文山面无表情,从牛车底下,抽出了自己常用的那张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