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赐封
舒予忍不住心头一阵激动,她知道这一天不远了,但是不曾想到这一日尚未尽,康平帝君臣就有动作了!
趁着太皇太后正无工夫搭理自己,舒予赶紧拾掇停当,选了个合适的位置观察外头的情形,随时准备趁混战逃出慈安宫去。
因为布置得当,卫锋与王平率众一路攻入京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皇城,搅乱了叛军的阵脚。
舒予听着外头闹哄哄的一团,却还不见太皇太后与王太后出来,便知她们此时要么躲在安全处观望战局,要么已经通过密道偷偷潜逃。
不过,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她现在都没有心情去“擒贼先擒王”。
在眼下这种混战的局势当中,她能够保全自己、趁乱顺利逃脱已是万幸,至于别的,就交给康平帝诸人去烦恼安排吧,免得到时候帮忙不成,反倒将自己给搭进去,再次成为对手威胁康平帝和韩彦的人质。
慈安宫离着前殿稍远,此时来的都是先头部队而已,又恰逢王崇和赵仲甫都在此处,兵备充足,因此一时倒也奈何不了他们。
舒予如同早前在獾子山狩猎时一般,耐心十足地等待着出手的绝佳时机,双眉微蹙,杏眸晶亮,悄悄地将袖间的匕首握紧。
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
西天,残阳如血。
耳边,兵戈嘶鸣。
鲜血逐渐濡染了慈安宫的青石地板和轩朗楹柱,在夕阳的余辉下,泛着金色的光泽,刺人眼目。
赵仲甫和王崇压根儿就没有料到,康平帝竟然会悄无声息地调来这么多的精锐之师,而且还猝不及防地就攻入了皇城,一时慌了神,只能是被动抵挡。
等他们竭力奋战,抵挡住先头部队的进攻,回过神来时,还没等缓口气呢,大批的增援就如潮水一般涌进了慈安宫中。
康平帝既然调兵入京勤王,显然时将他们当作叛军论处了,而勤王义师能够到得此处,说明前殿如今已经重新回到了康平帝君臣的掌控之中。
意识到这一点的赵仲甫和王崇,自知大势已去,悲不自胜的同时,反倒生出一股子无畏无惧的悍勇来,豁出性命,要与王平率领的精锐之师决一死战。
“保护好太皇太后!”赵仲甫大喊一声,挥刀冲上前去。
只要太皇太后还活着,念及当初的救护之恩,康平帝大约还会宽宥赵家一两分,好歹能留个香火,急死不绝;但若是太皇太后不在了,跟赵家毫无旧情、只有新恨的康平帝,只怕就要大开杀戒,以警示天下了。
赵仲甫想到的,王崇同样想到了。
“保护好太后娘娘!”王崇趁着赵仲甫冲上前去阻挡敌情的片刻间隙,低声吩咐心腹亲卫。
“是。”
王家死士领命散开,将王太后护卫在中间,趁乱悄悄退去。
负责保护太皇太后的侍卫见状亦步亦趋,护卫着太皇太后,与王太后一行人一同往密道退去,想要借机逃出宫去,以图后事。
可是情急之下,太皇太后和王太后完全忘了,当初为了顺利将襁褓之中的康平帝顺利送出宫去,她们早就将宫中的密道告诉了韩彦。
等到好不容易走到密道尽头,一行人忍不住长松一口气,正要欢呼庆幸时,蓦地从四处伸出一排寒光闪闪的刀兵,齐齐对准了他们,生生将他们已经冒出嗓子眼的欢呼庆幸,又给逼了回去。
……
慈安宫偏殿内,舒予趁着双方交战正酣,装扮成宫女模样,混在满宫尖叫乱奔逃窜的宫人之中,几个躲闪腾挪,避开险险刺过来的刀剑,按照韩彦提前告诉自己的密道,顺利潜出慈安宫中,一路往前殿奔去。
越往前走,兵戈之声越小,等到得前殿,只见天子亲卫正持刀看押着跪成一片的叛军,等候康平帝的发落,寂然肃穆。
舒予上前表明身份,很顺利地就被引入殿内。
刚迈步进殿,还未等脚步站稳,只听得前头一声欢呼“舅母”,紧接着得知舒予安然归来正激动欢喜的康平帝,就如一只小炮弹似的,“腾”地窜进舒予怀里,双手紧紧地搂住舒予,像是生怕他一松手,舒予又会不见了似的。
哪里还有一点身为帝王的端正威严。
一时之间,殿内群臣几乎都不能把他和前几日那个突遭囚禁逼迫却依旧沉稳镇定的小皇帝联系在一起。
回过神来之后,群臣默然忌惮。
康平帝在政事上虽然事事尊重孙长玉这个内阁首辅兼辅政大臣,但是私心里,肯定还是偏向韩彦夫妇的。
看来,往后与韩彦共事,他们还是要小心三分呐。
舒予抬手轻轻地拍了拍康平帝的脊背,附耳悄声叮嘱一句:“圣上不是小孩子了……这么多大臣都看着呢!”
康平帝闻言赧然,松开手,清咳两声,昂然挺立。
舒予这才伏地行礼请罪道:“臣妇让圣上挂心了,请圣上责罚。”
双膝尚未落地,就被康平帝亲自扶了起来。
“舅母快别这么说,您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刺探敌情,何罪之有?”康平帝想到舒予这几日的付出,就忍不住满怀感激,“要不是舅母及时送来赵、王两家生隙的消息,建议施用离间之计,只怕此事还没有这么顺利呢!”
舒予原本可以不同蕊珠去慈安宫的,但是为了他,为了韩家,她还是义无返顾地去了。不仅如此,她还利用这个机会,替他筹谋安排……
舅母虽然不是他的娘亲,但是待他却丝毫都不比亲娘差!
康平帝说罢,还回头问身后群臣:“诸卿说,是与不是?”
众臣当然不会在此时违了康平帝的意,更何况,康平帝说的不错,离间之计的施行,舒予确实功不可没。
不但如此,甚至慈安宫内里的守备情况,也多亏了舒予,他们才能够知道如此清楚,从而从容周全安排,一举歼灭叛贼。
“圣上圣明,清和郡夫人忠诚机敏,实乃天下妇人之楷模。”孙长玉率众应道。
康平帝闻言大悦,当即一挥衣袖,道:“既是如此,那朕就册封清和郡夫人为国夫人,赐封号安和,诸卿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