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我也不收利钱
第145章 我也不收利钱
景衣转头,迎上常大郎一家的目光,她的唇角上扬,眼底闪过玩味的光芒,道:“孩子姓常,你们想把孩子带回去养,于情于理,我都不应该拒绝,不是吗?”
常大郎总算机灵了一回,忙不迭道:“没错没错。”
参氏则是对县令说:“大人,既然景家的人无异议,请大人做个见证,赶紧把常笙还给我们夫妻吧。”
县令摸着惊堂木,总感觉这事透着古怪,可既然堂下的双方都达成了一致,他也不能拖着案子不把孩子判给常家,然而,不等他开口,就听景秀才说:“等一等。”
县令眉毛跳了跳,他就知道这事没那么容易解决,果然,变数来了。
“景秀才,你有什么想说的?”县令的身体前倾少许,怀疑景秀才改变了主意。
景衣道:“既然孩子的归属问题已经解决,那么,接下来该谈谈我妹子景玉欠下常家十两银子的事了。”
闻听此言,参氏以手掩面,怕自己脸上的笑容被别人看见,这位景秀才可真是个大好人啊!不仅轻而易举把常笙让出来,居然还主动提起了那十两银子,要给常家送财,此人真的考中了秀才吗?这也太傻、太慷慨无私了些!倘若这样的傻子能考中秀才,那她的儿子大福也有望中举了。
参氏强忍着笑出声,她用力搓了两把脸,才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不那么愉悦,她看着景衣,说道:“不愧是考中秀才的人,真是通情达理,看在景秀才这么痛快的份上,利钱我家就不要了,只要景秀才替妹子赔十两就好。”
景衣挑眉,似笑非笑地看着参氏:“在赔偿之前,我想知道,嫂嫂有何证据,说明我那死去的妹子偷窃了你家的银子?”
“证据当然有!”参氏用脚尖踹了踹常大郎。
常大郎也不直接跟景衣解释,而是对县令拜了拜,跪着说:“大人,我那妹子吃住都在我家,全凭我们兄嫂养活,哪里有什么积蓄,可我们来到县里,得知她在县城花九两买过一间房子,还买了好些生活用品,她的银子哪儿来的?就是因为偷走了我和娘子这些年攒的银子啊……”
“有这等事?”县令深呼吸一口气,脸色有几分难看,若是真如常家夫妇所说,那他们的弟媳景玉的名声就坏了,更糟糕的是,有个犯偷窃的妹子,景秀才的名声会跟着受到影响,这是县令不希望看到的,可惜常大郎一家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还在眼巴巴等着景衣还银子。
不过,在看到景衣的神情,县令突然放宽了心,他问:“景秀才,常氏说的可都属实?”
景衣道:“不属实。据我所知,我妹夫死了三年多,可按照泠姜律令第二百五十八条,丈夫死后,其妻仍旧有资格住在夫家,毕竟是已经嫁过去,就算是常家的一份子,更何况她还给常二郎留了子嗣,因此,我妹子带着儿子继续住在家里,并不意味着她亏欠了兄嫂。”
常大郎瞪着眼,不明白景秀才想要表达什么。
景衣说话慢条斯理,又道:“此外,根据律令第七百二十五条,父亲死亡,儿子可以继承他在家中的田产,可我听我妹子说,常家的田地一直都是兄嫂在耕种,种出来的粮食卖了钱财,也没分给我妹子和孩子,再加上我妹子每年都会纳鞋底或是绣花补贴家用,根本不存在靠着兄嫂养活的说法。”
常大郎和参氏已经被律令绕晕,只能求救似的看向黄县丞。
熟料黄县城压根没有帮助他们的想法,他只管常笙的归宿,至于十两银子,他完全不放在心上。
常大郎求救无果,咬牙道:“景秀才,你说了这么多,跟景衣偷窃我家银子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景衣目光淡淡地扫了他一眼,这目光淡漠疏冷,完全不像是在看活人,反倒像在看一个死人,常大郎打了个哆嗦,慌忙错开视线,他现在有些害怕听到景衣的声音了。
“我妹子自己就有十几两的嫁妆,每个月都有收入补贴家用,你空口无凭,怎能证明那十两银子是偷的?”
常大郎擦了把额头上渗出的冷汗,不敢说话了。
参氏没察觉常大郎的异常,她正绞尽脑汁想说辞,可是,本就是她在污蔑景玉,虽然不知道景玉的银子是哪儿来的,但确实不是从家里拿的,景玉的嫁妆早就被她变卖了,这些年一直是她和相公占景玉的便宜。参氏如何能想出反驳的话来,思前想后,参氏吞吞吐吐道:“那……大概是我记错了,十两而已,这事我就不追究了,只要把常笙给我们就行。”
景衣的语气依旧不温不火:“这么说,你没法证明我妹子的银子是偷的?”
参氏眼珠子转了转,她不想低头认错,可看景衣的样子,倘若她不认,今天这案子就结不了,孩子也就要不回来了。
笙儿可远远不止十两银子这个数,只要笙儿在,她和大郎就能一直过着富裕的生活,参氏在心中权衡利弊一番,干脆道:“不好意思,刚才确实是我说错了。我就是觉得孩子被景玉带走,她应该赔偿我们一些损失。”
“哦?”景衣勾唇一笑:“这么说,你之前是在污蔑我妹子偷窃了?”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参氏的脸面挂不住了,她看了看笙儿,想到黄县丞承诺的白花花的银子,终于点头:“是,之前是我不对,不该诬陷弟妹偷银子……”
见猎物已经上钩,景衣朝她笑了笑:“嫂嫂,泠姜律令第六条,公堂诬告者,当给予被污蔑者十倍的补偿,既然你已经承认,那就先把银子交给我吧。”
参氏一惊:“什么?!”
常大郎终于醒悟,这秀才是在给他们夫妻二人挖坑跳,偏偏参氏还跳下去了!
景衣笑吟吟道:“十倍赔偿就是一百两,麻烦嫂嫂拿一百两出来,又或者立个字据,好歹我们两家曾是亲家,我也不为难你,哪怕你用几年时间还债,我也不收利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