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屋网logo
搜索

第65章 - 穿越之一门四姓 - 自自在在

第65章

64-万金之礼

再一细看,刘近南和刘老爷就傻了。

刘老爷跟刘近南在纺织印染这方面都是内行。

毕竟,刘家生意的大头还是在这上边。

所以,二人一眼就看出,沈伯谦做的这套作坊模型不但精巧无比,而且也并非只是好看,它居然是能用的。

就像是缩小的真正的作坊一般。

但,如果仅仅只是如此,他们也不至于会傻掉,顶多赞叹一番而已。

两个人傻眼是因为——这片作坊里面的东西既熟悉,又陌生。

除了房子之外,所有的东西他们都能认得出是做什么的,但却又无法相信,居然真的有这样的东西。

父女二人对视一眼,刘近南又凑近了一点儿仔细看起来。

离他们最近的是个小小的民宅样的小屋子。

几个木头人偶正坐在门口纺线、聊天。

刘近南一眼就看出来,人偶身边的纺车能转动,而且上面的线也是真的。

虽然将线劈成这么细十分难得,但也不是不可能的。

问题是,那辆纺车跟他见过的所有纺车都不同。

所起纺车,刘近南当然不陌生,光是在刘家作坊里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但,所有的纺车,不但是刘家的,整个大兴,纺车一次只能纺一根线。

而沈伯谦做的这个却在同时纺三根线!

但这个东西居然还能算是他所有的模型中最不奇怪的那个。

尤其是那几个中间夹着棉花的。

怎么会这么奇怪呢?

可沈伯谦不会无的放矢,他既然做出来了,就一定不是单单为了好玩儿。

“沈大哥,这些东西都是真的?”

“当然,只不过我也是凭着记忆做的,所以中间改了好几次才成功,所以你生辰的时候没能送来。”

刘近南双眉紧锁,追问道:“沈大哥是在哪里看到这些东西的?”

沈伯谦这才觉得有些不对,刘近南从未如此情绪外露过。

这些东西有问题?不应该啊,我明明跟原来那套模型做的一摸一样,难道是我哪里记错了?

不过,他还是顺势接下刘近南的话,

“这些都是我在那本书上看到的,说是棉花传来的那个地方,有人就是这么做的。”

刘近南点着头走到一边,指着一样东西问道:“沈大哥可知这是做什么用的?”

沈伯谦瞄了一眼,随意的答道:“这可考不倒我,这样东西叫做搅车,又名轧车,是转门用来给棉花去籽用的。”

说完还颇为自得的看了看刘家三口。

咱虽然没啥实际经验,但理论知识还是很丰富的。

谁让当初做历史文化模型选了黄道婆......

真是段辛酸史,不过做出来的东西很好,还被一家著名的博物管收藏了。

不过也幸亏是那段辛酸史,让他记忆深刻。

不然就算是有这个想啥就能做出来的金手指,也很难顺利把每一道工序都完整的复制出来。

刘近南听完的回答,没有任何表情,接着又指样东西问他。

沈伯谦照样是对答如流:“这个,这是弹弓和弹槌,弹棉花用的,不把棉花弹松软做成棉条,怎么纺线?”

刘近南点头道:“原来如此,但是那边的纺车似乎不太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的?“沈伯谦纳闷的看着他。

“哦,我平时见的多是拈丝麻用的纺车,这种专门纺棉线的,确实少见。”

“原来如此。”沈伯谦做恍然大悟状。

“我说刘家布庄卖的不是绫罗绸缎就是各色麻布,棉布几乎没怎么见过。

原来刘伯伯,你们居然不怎么做棉布生意的?”

这就有些奇怪的,沈伯谦暗自思忖道。

突然,他想到一件事!!!

丫不对啊!不仅是刘家不卖棉布,平时也没见过谁穿棉布衣服的。

我怎么没想到这个?

东吴一统天下,棉花传进来的时间提前了不少,可不代表棉纺织工艺也跟上来了?

黄道婆可是宋末元初的人,现在才什么时候?

对比一下,顶多也就是南北朝,那个时候,棉布可不是少嘛!

哎呀,这下糟了。

可这坑都已经挖了,这么一大堆东西摆在这儿,总不能什么也不说吧。

自己挖的坑哭着也要填完,不然早晚把自己埋了。

“呵呵,我年轻见识少,没见过几家布庄才这么说的,刘伯伯、伯母、近南,你们可千万别介意。”

刘老爷一摆手,“这话就见外了,伯谦,我跟你说实话,你做的这些东西,我是吓到了。”

说着看了看外边,刘管家心领神会,走出去看这小跨院的门。

刘老爷这才接着说了起来。

果然,沈伯谦刚才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棉纺织在这个时期的发展几乎就是原始原始再原始。

刘近南也够鸡贼的,刚才指着脱棉籽的搅车问,感情他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啊?

装的倒是挺像回事儿的。

他不由轻瞄了刘近南一眼。

对方迅速注意到,并且拱手致歉道:“沈大哥莫怪,我也是一时不敢相信,才忍不住一问的。”

沈伯谦目光一转,淡然一笑道:“无妨,我本来就是要把这些送给你的,只是晚了这么久,只能当成给刘伯伯的寿礼了。”

这个时候,别说沈伯谦这一套让黄道婆名传千古,流芳百世的专业工具。

棉纺织业根本还连个雏形都没有。

难怪这里的都写的是“绵”,而非是“棉”。

实在是棉布这个东西太过普通和普及,他根本没往这方面想。

这里的人,棉花种出来,光是去棉籽,也叫脱棉籽这一项就注定了棉纺织业发展不起来。

棉花脱籽才能用,这是棉纺织业基础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棉籽粘生于棉桃内部,很不好剥。

而据刘近南所说,目前脱棉籽基本就是直接”用手剖去籽”,效率相当低,以致光是这项工作就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而因为原棉积压在脱棉籽这道工序上。

自然无从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

而这个时代,对于棉花所谓的后续加工处理就是弹一弹。

但工具却实在有些不给力。

也有了弹棉弓,但做起来效率却很低,而且据沈伯谦自己盖的棉被的感觉,这棉花弹的实在是不咋地啊。

不够蓬松,也不够柔软,太浪费资源了。

至于说棉布?

那就更少了,因为棉花要纺成线本身就很困难,再织成布质量就更差。

上好的细棉布比绸缎还贵重,但却是有价无市。

而沈伯谦这些东西,虽然看起来古古怪怪的,但无论是刘老爷还是刘近南都觉得一定可是织出上好的棉布来。

沈伯谦在心里暗自叹了口气,既然都做出来了,就用呗。

起码以后可以有纯棉内衣穿了。

不过!你怎么就那么手欠呢!先收了谭四江小七,现在又弄出这么一摊子来。

也不怕烦死.....

有钱难买早知道。

我也不过是想着刘家是做这个,摆这么一套东西在家里,既有趣又能表明身份。

所以就想着把当初参展的那套黄道婆的展品复制出来,顺带做些小房子什么的,弄一整套的纺织作坊的模型。

可现在,显然是弄巧成拙了。

算了,还是先老老实实介绍介绍这些东西吧。

“刘伯伯,这些东西你看看想了解哪个,我先跟您说说。”

“你就从头都说说吧,从脱棉籽那个开始。”

......您还真不拿自己当外人。

好吧,我的坑我来填。

四个人沿着十几张方桌拼成的平台走动起来,沈伯谦也一一的介绍着每样东西的功用。

从脱棉籽的搅车开始。

接着就是改进的大弹弓,不但可以提高弹出来的棉花的质量,还能提速度;

然后就是刘近南一眼就看到的那辆纺车。

这可是黄道婆的得意之作——脚踏三锭棉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棉线,这为棉布的织就提供了基本的原料可能。

而且,考虑到现在用的纺车主要是用于纺制丝麻,沈伯谦特意介绍了三锭棉纺车的另一个特别之处。

脚踏纺车汉朝就有了,刘近南他们肯定见过。

但棉花与丝麻质地不同,纺棉时锭速受纤维充分牵伸条件的限制,脚踏轮径必须适应纺棉纱工艺的要求。

沈伯谦所做的这个黄道婆款的脚踏纺车就是从改小轮径着手,更加适合纺棉。

这个小窍门,若不是沈伯谦说,刘近南和刘老爷这两位专家根本看不出来。

这不由让他们对沈伯谦“这些都是从那本被烧掉的书上看来的”的借口多了一些认同。

毕竟,就算他再聪明,但对一个几乎没接触过纺车的人,怎么可能想到这么细节的东西?

除非是从书上看的。

这只有无数代人一点点儿琢磨,才能想到这么细的东西。

刘近南忍不住追问:“沈大哥,那本书上可还有什么纺制棉布的工艺?”

沈伯谦想了想,倒还真有。

当初为了参展,这些东西他可是背的滚瓜烂熟,相忘都忘不掉。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

将资源跳转至影视版权方网站或删除相关侵权链接,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本站邮箱:yuedyw#gmail.com

最新热门热搜电视剧电影小说漫画排行榜免费在线观看下载 - 绿豆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