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和平发展
耶律洪基并非历史上所记载的那般昏庸,至少赵顼通过与耶律洪基的几次对话,可以发现,耶律洪基并非一个莽汉.耶律洪基能够前来会盟,并且没有与赵顼见面时摆出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足见一个政治家应有的本色。
耶律洪基不是不知道耶律乙辛与张孝杰他们勾结起来,擅权妄为。而是耶律洪基需要他们稳定各个部族,需要他们同皇族后族世家大族对抗,确保自己皇位的稳固。这种手段是君主常用的平衡手段。
历史上的宋神宗,在对待王安石的新党与司马光的旧党,采用的也是这种手段。帝王之术大概就是如此。宋神宗死后,新党旧党陷入党争,政策频繁变动。连接摧毁对方的力量,这样的斗争,使得底层的双方所代表的经济遭到沉重的打击,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经济体因为政策的变换,经常遭到官府剥夺,走向衰弱。
到了宋徽宗时期,新旧两党的实力在相互消耗中走向了衰弱,相互斗争让他们失去背后地主商人百姓的信任,也失去了他们经济上的支持,继而士大夫集团力量大损。同样对两党失去了信任的宋徽宗任用自己信任的宦官主持朝政,宦官与皇权结合,利用王安石变法后充盈的国库把持着朝政。而此时的士大夫集团,在失去了背后经济力量的支持下,已经没有财力人力敲打宦官,限制皇权了。
士大夫失去了百姓的信任后,已经无法控制朝局。百姓不仅仅对士大夫失去了信任,对朝廷同样失去了信任,朝廷在宦官的主持下,开始对那些敲打宦官、限制皇权的士大夫下手。对士大夫下手意味着什么?士大夫是治理国家的中坚,对士大夫下手,意味着他们只能依靠家族裙带统治,这样的统治是反动统治。
正直的读书人失去了上升的渠道,本来应该是大宋未来宰相贤臣的他们沦为叛贼,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从农民起义的领袖可以看出,所谓农民起义不是由农民领导的,而是那些被堵塞了上升道路的底层的读书人。
这样的起义此起彼伏,动摇了宋朝的统治基础。直到北宋灭亡,政权崩溃。南宋才在底层读书人、武将的支撑下重新建立起来。北宋灭亡,上层建筑瓦解,意味着宦官与皇权已经没有了国库的财力的支撑。南宋建立后,士大夫集团重新组建,此时的士大夫集团代表的是南方地主百姓的利益,因而他们反对北伐。凡是南方人出身的武将最后差不多都妥协了,只有岳飞不妥协。而岳飞是河南人,正宗的北方人。
宋高宗也是北方人,所以一开始非常信任岳飞,将岳飞倚为臂膀。然而,等到南方的农民**、兵变、游寇等棘手的问题被解决,政局得到控制后。宋高宗迫于南方士大夫集团的压力,最后弄死了岳飞。
宋朝是士大夫党争,北辽是代表着各部族利益的中下层官员与皇族后族世家大族之间的争斗。耶律重元篡权所导致的滦河之乱,耶律洪基已经经历过了,之所以还是这般昏庸下去,就在于耶律洪基需要代表着代表各部族利益的中下层官员稳定辽朝的朝政,防止皇族后族世家大族对他皇位的威胁。契丹人传统的部族制度仍然存在,依然可以通过部族选举把他这个皇帝踢下台。
随后,耶律洪基之子耶律浚主持朝政,妨碍了耶律乙辛把持朝政,而耶律浚太能干了,也引起耶律洪基的警惕。最后耶律乙辛一个弱智的阴谋,耶律洪基就弄死皇后萧观音,使得耶律浚失去了后族的支持。没有想到耶律乙辛,乘机把耶律浚也弄死了,耶律洪基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耶律洪基死后,他的孙子耶律延禧,比起他来说,就要差多了。不懂得平衡朝局,完全信任和依赖后族,先后信用萧奉先、萧德里底等人。最后,皇族与后族之间,宗室与贵族之间矛盾不断,他们在朝堂上争权夺利,代表着各部族利益的中下层官员成了他们斗争的牺牲品。
各部族,下层民众所信任的代言人无法在朝堂立足,他们在辽朝朝堂上没有申述的机会。最后,人民起义此伏彼起,各部族首领也纷纷起兵反辽,辽统治趋于崩溃。女真人在大动荡中崛起,灭亡了北辽,建立金国。
相比历史上的宋神宗哲宗徽宗,一直在死磕西夏,耶律洪基却是在一直玩平衡朝局的把戏。宋朝无法灭亡西夏吗?不是。辽国不会允许宋朝打破宋夏辽三国对峙的局面,所以宋朝要灭西夏,不得不面对来自辽国的压力。同样,宋朝一直以来在边境上咄咄逼人的态势,也让辽国面临着压力。
辽国要防备大宋,也就无法腾出手来,解决内部的问题,彻底解决部族叛乱和后族专权的问题。这和宋朝要防备辽国,也就腾不出手来,彻底解决三冗问题一样。赵顼虽然大规模裁军,重新编制各军,但是军费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不少,这也是为了防备北辽。
现在的会盟,还是华夏诸国联盟,等于是宋朝在各国之前,承认了其它各国同样有唐朝的遗产继承权。他们占领的土地,也就不仅仅是宋朝的汉唐故土了。汉唐故土没有错,也是他们的汉唐故土。宋朝这是放弃了唐朝以来,中原王朝所拥有的宗主权。
赵顼认为,所谓名义上的宗主权,没有一点实际意义,还不如承认各国平等,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这样反而能够消除政权之间的对立,有利两国之间的交流,促进经济繁荣,为将来的大一统奠定人文基础。
放弃宗主权,承认现状,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极为有利对峙局面的缓解。至少不用再进行养兵比赛。大宋要对抗西夏、北辽,养兵百万,而人口不足一千万的北辽在兵力上却超过了大宋。连西夏,一旦战争时,都能集结四十万以上的大军,而西夏的人口总和不过四百万。
这样的军事对抗,严重阻碍了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华夏文明的进步。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承认各国对唐朝国土的继承权,符合华夏文明各国共同发展的要求。
如果历史上的宋朝也是这般做,或许王安石变法能够像商鞅变法一样取得成功也未可知。正如王安石最初说的:皇帝稚气未消,治道未专,既无秦孝公之伟器豁达,深谋远虑,也无唐太宗的高瞻远瞩,决断果敢。其求治心切可嘉,其急功近利可畏。
如果历史上的宋神宗敢当一个为子孙铺路者,而不是为了自己成就一番文治武功,那么王安石变法成功实现,也未可知。
后世有一种荒谬的说法,大概是说,导致中国落后的是大一统,因为大一统,缺少竞争,所以落后了。而欧洲诸国林立,天天打仗死人,生死竞争激烈,所以发展很快。
这种说法,毫无逻辑性可言。大概的意思,也就是说姚明打篮球很厉害是因为姚明长得非常高,郭敬明小说写得好是因为郭敬明个头够矮,现在的世界要想发展再快点,最好各个大国相互扔原子弹。
难道大一统就没有内部竞争了?难道大一统,地球上就只剩下中国了?战争只会消耗社会财富,只会消耗再生产的资金,只会让社会发展缓慢。
现在,华夏诸国会盟,就是要消除各国对立,让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再生产领域,而不是无休无止的战争消耗。
好像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中国之所以在近代落后,就是因为改朝换代,一成不变。改朝换代怎么就一成不变了,怎么就成历史循环了?那每个人天天吃饭睡觉,人类生老病死,怎么没有说人类没有进步?
秦朝建立时,中国从河流定居时代向大陆扩张时代迈进。隋朝建立时,中国从大陆扩张时代东西扩张阶段向大陆扩张时代南北阶段迈进。宋朝建立时,中国从南北扩张阶段向海外扩张阶段迈进。改朝换代,不是历史的倒退,正是因为历史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经济基础需要重建新的上层建筑。这不是历史循坏,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西方倒是没有改朝换代,因为西方文明是叠加文明,不是传承文明。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人也消亡了,自然不能改朝换代了。文明都消亡了,民族都消亡了,还怎么改朝换代?
或许有人说,古罗马文明,古希腊文明没有消亡,西欧文明就是在他们文化的基础上开创了近代的工业文明。
又是毫无逻辑的说法,如果他们的文化能开创工业文明,还轮得到西欧人吗?罗马人、希腊人自己就干了。西欧文明发展起来自然要吸收别的文明,别的国度对他们有用的文化技术,促进自身的发展。不过,那是西欧文明的发展,不是古罗马文明的发展,也不是古希腊文明的发展。
近代中国落后了,不是中国毫无发展,也不是中国发展太慢。而是西欧文明发展得太快了。历史的发展,文明的发展速度原本就不能用时间来衡量。美洲大陆发展了几千年,也不见有什么高度的古代文明,文明长期停留在河流定居时代初期。
文明的发展的速度是由地理生产环境决定的,地理生产环境的富饶性完整性衔接性决定着文明的兴起发展衰亡或者向更高级文明的迈进。地理生产环境是指在现有的人类生产力水平下,地理自然资源能够通过社会生产力转化为社会财富的程度。
宋朝时,中国不能迈进海洋贸易时代,开创工业文明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