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选举,只有公开、公正,才能公平
“嘀……”哨音响起,“俱乐部集合!”值班班长喊道。
半分钟后,全区队所有人员集合完毕,整齐地坐在马扎凳上,等待着开会。
“今天,我们进行区队的好同志和一般同志的选举。队里制定的比例标准是,好同志不超过本单位人数的40%,即6人。一般同志不超过本单位人数的10%,即4人。每个人都必须填写,低于应选人数或高于应选人数的票无效,需重新选举。”区队长在学员们面前公布了开会的主旨。
本来,全区队的学员经过近半年的相处,大家已经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向上的集体了,尽管先天素质有差异,接受能力有差异,从中选出好同志,也无可厚非,可非要选出一般同志,这不是难?为人吗?因为,本来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人与人之间差距不大的群体,猛然间要人为区分出好坏来,而且还要以“民主”的手段,这岂不是强加于人吗?
因为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初次选举,很多同志只选了好同志而放弃了一般同志的选举。
统计完了票数之后,区队长脸色铁青,阴成了一团黑云,敲着桌子严厉地说:“我刚才说了,每个人的选票都要严格按比例填写,可是,很多同志的一般同志的选票没填。所以,低于应选人数的票无效,需重新选举。一般同志的比例也必须达到要求。不达到要求,会议一直开下去。现在重新发票”。
在区队长的色厉内荏的督斥下,大家不情愿地填上了或熟悉或不熟悉的名字,10名同志的名单终于出笼了。
如何看待这种形式与方法?作为刚从地方大学毕业的学生,要他们接受这种现实,心理上与行动上具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并且,它是伴随着别人的利益,甚至决定人的前途命运,仅在瞬间,几十人的大笔一挥,就决定了,是不是有些太残酷了?
从选举的结果看,大致反映了每个人留给大家的基本印象。由于性格不同,在区队中所处地位与身份的不同,决定了选举的片面性:大家站在不同的视点,接受不同角度的审查。
由于每个人的日常言行而给他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
毋庸置疑,善于表现自己与推销自己,处于众矢之的位置的人很大一部分入选,而真正品德优秀、甘于奉献的人却落选。
同样,平时不拘小节爱说爱笑搞些小动作者也荣幸入选;入选者中当然不乏平时不言不语,不被他人所熟悉的人物,也会有一些借此机会泄私念,放冷枪报复之辈。
因此,对选举结果应该加以科学地分析,而不应简单地照搬结果,听之任之。
否则,此方法不但起不到鼓励先进、奖勤罚懒作用,反面会打击先进,鼓励后进,破坏团结,降低士气的后果。
尽管人为地将一群人区分出先进与后进这种方法不尽合理、不尽完善,但是由于它确实能反映出大多数人的或真或假的想法,使每名入选者与参选者内心爱到极大触动,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与他人加以对比,寻求差距,这样,就强化了竞争意识,迫使每个人行事更加完善,因而这种方法在很多单位和部门广泛应用。
如中师的操行评定必区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党校考试要求不及格率,党团员民主评议要规定合格与不合格的名额等等,都是这种方法的应用。
杨文斌想起了读中师时同样是因为选票而发生的抗争来。
当时,他们班共有50名学生,和杨文斌来自同一个县的有10人,但是,第一个学年,他们在班级中的地位并不稳固,10个人中最初只有齐国梁任了一段班长,后来又改任体委,而杨文斌沉默了一段后,又由生活委员改任组织委员,日常没有什么工作,因而书记在向班主任汇报时便觉得他没做什么工作。
由于是师范类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锻炼,学校规定班团干部每学年必须改选一次。他们十个人便认为此时机会来了。大家对班级干部此时心中很不满。因为,他们的操行评定等级除了杨文斌以外几乎都是良,而优秀的却几乎被班级干部所垄断,而名额又很有限,这就发生了矛盾。他们决定抗争。
这件事首先是由齐国梁和孙丽丽起头的。失去了班长地位的齐国梁要将昔日地位夺回来,而孙丽丽也想过一把官瘾。
一个夜晚,老乡聚会,在他们男生宿舍一楼。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此次选干的人选,初步打算不投原来的干部的票,因为他们待人不公,私心太重。
让齐国梁当班长,赵敏作文委,杨文斌任学委,孙丽丽任舍委……大家决定老乡中选这几个人,其他的票数让它分散,找一些原来不是干部的同学抵数。
换届选举照常进行,在班主任何老师的主持下,唱票、监督,按部就班。选举前,何老师先做了一番动员,然后开始了。选举的结果出乎何老师的意料,他没有当场指定谁任什么干部,而是记录下了选举结果,当然是多一两人的。
从选举的结果中,何老师似乎看出了一点苗头,而原来当干部此次落选的就极力进行活动,跟老师讲有人作弊,说选票的数量多于选举的人数,而选票却被当时扔入垃圾箱中了,谁也没有确凿的证据。大家议论纷纷。
过了几天,何老师上午宣布,这次选举有些问题,要求大家认真考虑一下人选,该选的要选上来,要公平、公正。
他们几人心中有数,知道这意味着有人告密了。炎热的夏日中午,怎么办?是坚持原来的意见,还是举手投降,还选原来的干部。宿舍不能商量了,孙丽丽,齐国梁带他们到琴房东面,教学楼西面的荫凉处研究对策。商定,按他们原来的作法,坚持下去,不能退让。
下午,选举继续举行,老师学精了。他带来一沓白纸,有数的,作为选票。齐票、唱票、写票、监票。读过的票被整齐地放好,老师要研究。结果出来了,略微出了一点变化,原来不是干部,却也不是这十个人的三个人都上来了。何老师面对着两次的选举结果,仍目瞪口呆,记下了多于应选人数的人名与票数,带着选票,走了。
此次选举杨文斌似乎并未按照大家的共同意愿去选,而是选了几个他认为该选的人,有的是原来的干部,有的不是,符合比例。选举前,他好象又做了一番动员,提醒应该选那些做工作的,不要选那些老好人,甚至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人占着职务不工作,占着茅坑不拉屎。听到这几句话,他低下了头,我当然明白,这是说他呢。心里这个难受啊!老师并没派给他什么他能干的工作,凭什么这样说,太瞧不起人了。要是他再有机会干工作,就干个样子给你看,有什么了不起的。
又是一个中午,何老师单独将杨文斌叫到办公室,他心里突突的,能有什么事呢,要是问他选举的事,他该怎么回答。何老师并没先问,而是笑呵呵地说,你当干部也有一年了吧?他心中默算了一下,“只有半年”,我回答。何老师“啊”了一声,话锋一转,“你们联合起来搞乱选举,谁领的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怯生生地说出了原委。何老师说,“你们先在宿舍开的会,后来第二次在哪?我劝你们重选,你们依然故我,为什么?”杨文斌说,第二次并没听他们的。何老师说,“你知道你这样做给老师带来了多大的麻烦,多让我费神,班干部可怎么定,你说吧!”杨文斌说,老师我知道我错了,不该这么办。可是班干部也太偏了。
过了几天,被选上的一名女同学被老师叫去,回来后大哭一顿,原来已被选上的她被老师拿了下来,而票数原本居后的另一个男生却上去,当了班长,杨文斌当选学习委员,孙丽丽舍委,……,五名老乡成为了班干部。齐国梁未能如愿当班长,何老师说将生委中分出一个劳动委员给他,他辞掉了。职位上大多数人如了愿。
怀着“不蒸馒头争口气”的想法,杨文斌投入了新的工作之中,他要对得起这个费尽周折,被大家推上来的机会。
首先到绝对公平,从自己做起,自己要出满勤;对待任何人,不管她是原来的干部,普通的同学,还是现在的干部,一视同仁,有缺勤必记录,并及时将信息反馈到班主任及学生科处。无厚此薄彼,受到了同学的信任;
而同时,又将教师的上课,缺课情况,补课,辅导情况及时地反馈给教务科,无有错漏。
于此同时,我注意提高自己的素质。初来师范的时候,只要和女同学说句话,我也会脸红,不大敢在众人面前说话。而两三人时,却可侃侃而谈。而做干部工作,有些事,你必须和他们明说,否则他们拿你不识数,听别人的话却拿你的话不当话。当学委更是如此。
一次,相当多的同学早自习迟到,而他们一个个进来的时候,却不向杨文斌通报情况,直到无可挽回地从学习分上扣下的时候,他才知晓。
他真的很生气,走上讲台发了一通火,原以为大家会不舒服,却热烈鼓掌。原来他们需要这样来治疗惰性。
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苦干了一年,终于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拥戴。第三学年班干部改选结果,他以绝对优势再次当选,这次是真正的民意。而此时的操行也不靠全勤或是几个干部评选,而是名额定后,大家投票共同决定。
应该认识到,奖优惩劣,只能作为一种手段,而绝不是目的。
社会中需要这种手段作为调节人们之间关系的工具,以提高竞争意识,达到优胜劣汰;但是,应该不断完善该法,有周密准备和对结果的科学分析判断。
通过今晚选举,杨文斌再次明确了自己在区队其他同志心中的地位。他不是引人注目者,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优2劣1。自己今后也该总结一下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更另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