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出征
美好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转眼间,陶明就要从温柔乡中离开,踏上征程了。
陶明一边率军行进,一边高声叫喊,好似要城头上的蔡琰听到一般,高声道:“金戈铁马,将军剑,气势隆隆出建业;美人泪,英雄酒,长切切,心绵绵;万里征战,卫疆土。”
在前方领军的赵云,听到陶明的喊话,也心有所喊,照着陶明的话喊了起来。
“金戈铁马,将军剑,气势隆隆.........”
城墙上,传来一阵琴音,与蔡琰平时所弹曲子意境不同,此时的琴声中蕴含着一股金戈铁马、烽火狼烟的感觉。
琴声与诗句,再配合两万将士组成的出征军团,让人顿生敬意。
“来人,叫赵云将军前来。”
片刻后,由前军而来的赵云来到陶明身边。
“子龙,你饥渴的带兵一万,不,带兵一万五千,前往刘鹞境内通往鄱阳城的必经之路上,埋伏起来。等待鄱阳城求援后,将刘鹞派出的军队,一网打尽。若计划成功,分兵两路前去攻打其他二郡。若事不可为,则退回鄱阳城外。可曾明白?”
“末将明白,子龙这就前去。”
“好,去吧。此战许你临阵应变。鄱阳城不会有危险,可放心。务必要赢得漂亮。”
听完陶明的话,赵云又是应是,随后前往前军,率领一万五千精兵,快速行军而去。
陶明所剩的一万新兵,还是按照之前的速度,缓慢行进。
..........
鄱阳城中,于糜作为此时城中最高职位最高的官员,自然承担起城防的责任。
此时于糜在得到斥候传来陶明军队进攻而来的消息后,非但没有组织部队,更是要求那名斥候保守秘密,不需将此事传出。
于糜书房中,除了他本人外,还有另外几名相交甚好的官员及武将。
看着眼前众人,于糜眯着眼睛说道:“诸位都是糜的好友,可说相交莫逆。如今于糜有一事与众位商议,只是牵扯甚大,还望诸位能守口如瓶。”
众人见于糜郑重其事,便纷纷应允。
得到众人的回答,于糜开口说道:“于糜在主公帐下从事已有六年有余,主公待糜也是厚爱。本来于糜当为主公鞠躬精粹,但于糜见如今天下局势,变幻莫测,百姓流离失所,甚是痛心,想起年少时,愿为天子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的志向,更是心中悲痛。”
说到这里,一名武将对着于糜说道:“大人,切勿悲伤,如今天下大乱又岂是我们一两人可拯救的?”
听那武将说完,于糜一摆手,又是说道:“虽不能拯救天下,但却是应尽微薄之力,使之下百姓安宁呀。但主公如今壮志已消,只想晚年富贵,却不曾考虑过百姓生死啊,于糜几次劝说,都不曾有用。好在于糜在那徐州看到了希望。陶明虽年幼,但其志不弱。在其治下百姓,邻里和睦,家家有余量。而且兵强马壮,可守得境内安宁。于糜便想若能投其麾下,必可将胸中才能施展,使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啊。”
说完,一边表现出悲痛,一边又露向往之色。
众人听完于糜的话,已明白他的想法。思虑一番后,互相一望,纷纷对着于糜说道:“属下受大人恩德,哪怕身死,愿与大人同进退。”
于糜见众人神色慷慨,不似作假。心头也是感动非常,一脸欣慰的对着众人说道:“多谢诸位能成全于糜,来日若在陶明公子麾下有一席之地,定不会忘记诸位今日之恩。”
向着众人作揖一拜。
随后,又与众人商议了一番行事的具体事项。
而于糜及众人却不知晓,此时窗外正有一士兵打扮之人,将他们所说尽数听到。
那人见听不到什么后,马上离开了窗外,向着城内狱中行去。
这人来到监牢门外,与看守之人打点一番后,进入了牢中。
来到一监牢门口,与看守之人一番讨好,进入其中。
待看守之人离去,便向着关押之人跪拜下去,说道:“将军,您受苦了。”
此时还躺在草席间的男子,猛的站了起来,问道:“你为何前来?可是主公有难?”
那士兵泣声道:“将军,主公无事。只是主公如此对待将军,众将士实在寒心啊。”
那男子听得士兵的话后,轻舒口气,不在意的说道:“无妨,太史慈做事光明磊落,只要给主公时间,定会明白的。对了,你此来还有何事?”
此人便是年前被关押的太史慈,一心还在想着哪天刘鹞想明白后,就会放自己出去。却不知那刘鹞早已将他忘掉,若无战事,怕要被关押一辈子了。
而那士兵是太史慈原来麾下的亲卫,与军中众人都非常佩服太史慈的为人。
那亲卫听到太史慈的问题后,说道:“将军,今日我于城主府中当值,无意间听到了那于糜与其亲信正在商议如何投靠陶明一方。如今主公不在城中,大小事宜皆是于糜处理,若真想投靠,只怕真的会被其得逞。小的深觉此事重要,便急忙前来禀告将军。”
太史慈听完,先是发怒,辱骂于糜卖主求荣。冷静下来后,便郑重的与那士兵说道:“如今军中可还有信服我的人?”
那亲卫说道:“将军为人磊落,原来将军麾下之人,想来也有十之四五会听从将军号令。”
太史慈听完,原地思虑了一会后,对那亲卫说道:“待你出去后,尽快联系原来旧部,但切记保密。一些你认为摇摆不定之人就不要与他知晓。待那陶明进城后,定无多少防备,那时我们便围攻城主府。短时间内定可攻破,到时抓住陶明交予主公为质。江东以北可尽收复。”
亲卫听完后,点点头,思虑一下后又问道:“那我们何时来救将军?”
太史慈狂傲一笑道:“放心,到时你们只需理解营中便可,这地牢还关不住我太史慈。”
那亲卫听完,方才点头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