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一个圈套?(求月票)
【第三更完成,已经连续好多天三更了,兄弟们!尤其是有月票的兄弟们,给点面子,砸点票票吧,马上就是月底了,南华需要票票啊……】
蒙蒙细雨,李国伟冒雨出海。
李国伟在海边长大,从小对海就有很深的感情,而乘船出海游玩,也是他一大爱好。
他在南港市有个企业家老板,此人和他有相同爱好,两人接触了几次就引为了知己,这个朋友便借了他一艘小游艇,李国伟一有闲暇就乘游艇出去玩儿。
蒙蒙的雨天,出海的船很少,李国伟却喜欢在这样的天气出去。
因为在这样的天气,海的腥味儿最浓,而他天生就喜欢嗅这种味道。
今天和他一起出海的是府办主任于文硕,于文硕岭北人,山里长大的客家人,没见过几次海,以前在海上玩过,但那都是海岸边上,像今天这样有浪的天气出来,他还是第一次。
刚开始他还觉得有些新奇刺激,但是很快他便晕船然后呕吐,几个小时下来,人就受不了了,只敢在舱里面待着,不敢出来透气。
李国伟在甲板上兜了一会儿风,头发被海雾和雨雾淋湿他丝毫不顾,他用海钓钓起几条半米长的大鱼,扔给随行过来的料理师道:“切点鱼片,我们来个全鱼宴,现在马上返航,到港口的时候,咱刚好可以喝一杯!”
李国伟矮矮的个子,但气度十足,他背着双手进入船舱微微的蹙眉道:“怎么了?老于,你行不行啊?”
于文硕脸色发白,强挤出一丝笑容道:“区长,早知这样我就不来了,自己受罪还坏了您的兴致……”
李国伟摆摆手道:“那也不是,我刚才看了看风,估摸着可能有台风登陆。这个时候返航安全!”
他坐进仓里面,伸手给于文硕头顶命门、太阳、玉枕等几个穴位按摩了一下,于文硕晃晃脑袋道:“没想到区长还有这个手艺,现在我感觉舒服多了!”
李国伟淡淡的笑了笑。眼神望着外面的海浪,道:“老于啊,我可是海边长大的人,我家世代都是渔民,我年轻的时候也靠打鱼为生,对付海上晕船总还有点办法的!”
于文硕没在说话。
李国伟的底细他知道,李国伟就是打鱼出身的。他从小家庭清贫,父亲在他十一岁的时候外出打鱼遇上台风后丧命,李国伟自那时候就撑起来了一家的生活。
在改革开放初期,当初沿海的人都纷纷下海经商,在那一拨冲击下,从政的门槛变得非常低。
李国伟当时靠自己的能力已经在村里面干上了干部了,后来乡里缺干部,他就顶替了上去。然后一直走到今天……
于文硕很聪明的避开了关于李国伟过往的话题,他顿了顿,道:“区长。今天清香市长过咱邻角了!”
李国伟愣了愣,皱了皱眉头道:“是去哪里?是去白石镇吗?”
于文硕笑道:“区长神机妙算,清香市长去了白石镇考察,陈京书记全程陪同。看来现在白石镇成了一块香馍馍了!”
李国伟一本正经的道:“不止是白石镇,我们整个邻角都在变化,都在受人关注!陈京书记不愧是年轻有为的干部,思维很活跃,水平很高,很善于搞眼球经济,最近咱们区委组织搞的那个大讨论就很成功。很有社会影响力啊!”
于文硕盯着李国伟看,从李国伟脸上他看不到丝毫幸灾乐祸的味道,他心中暗凛,对李国伟的城府又多了一分认识。
白石镇绝对就是一个圈套,那个地方栽的官员不在少数。
说起来,就包括郑亦然在内。恐怕都是栽在了白石镇上面。
整个海山市,也就白石镇那一块区域有山有水,岭南人信风水,海山的老人都把白石山当成了整个海山的“风眼”所在,这样一个地方,谁都想拿起来做点文章。
可是风水宝地,眼红的人自然就多,有人想拿来搞开发,可立马就招致各方面的反对。
而有人想在白石镇搞特色旅游,也很快就引出了各种利益纠葛,然后就有各种内幕消息往外曝出,最后又是偃旗息鼓。
郑亦然倒是下了决心要有所作为,可是他的决心是下了,但是位子很快就换了,这也让白石镇那个地方变成了一个敏感之地。
李国伟早不出海,晚不出海,偏偏今天出海。
说得冠冕堂皇一点,最近李国伟正在接受纪委调查,他心情不佳,其实于文硕明白,李国伟肯定是早就知道李清香今天要去白石镇。
李国伟是想在白石镇让陈京吃苦头呢!
“李区长,鱼片切好了,要不要尝尝?”料理师在舱口冲里面嚷嚷。
李国伟站起身来冲于文硕道:“走,文硕,咱们去尝尝鱼片……”
他临走的时候,看了看座舱里的挂钟,嘴角弯起了一个弧度,白石镇的事儿,只是一个开始啊……
……
陈京陪同李清香视察白石镇,这一路他倒是十分熟悉。
最近他自驾车到这一带转悠比较多,他越在这白石山上转,越觉得这个位置很好,完全可以好好规划一番,作为度假村来规划。
陈京思考邻角的发展,白石镇自然也在他考虑的范围之内,而今天李清香过来白石镇,对这里也表示出了足够的兴趣。
她的观念是白石镇要发展,首先就要依托有利的资源吸引投资,任何地方的发展,吸引投资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所以,白石镇应该要大胆的吸引投资……
市长出行,虽然人员繁多,市长说的话自然也是被人认真记录的,陈京因为对李清香了解不多,所以在白石镇的问题上,他也是谨言慎行,既没对李清香的话表示支持,又没有反对。
李清香还有一句话陈京认为值得琢磨,李清香说白石镇作为邻角区的一部分,其发展应该要服务于邻角发展的大局。
李清香说这句话,陈京马上想到既然如此,邻角作为海山市的一部分,是不是邻角的发展也要服务于海山的大局?
陈京能够领悟到李清香可能要表达的是后面的意思,但是这些话不能说破,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在原则问题上,陈京是很坚持的,邻角究竟怎么走,他有自己的规划。
下班回家,陈京像往常一样又驾车在海山到处转悠。
今天他想去的地方是蓝河区,绕着蓝河区转悠一会儿,看看整个海山经济数一数二的大区的风情。
说句实在话,陈京一点都不羡慕蓝河。
经济上蓝河是大区,但是驾车到蓝河转悠,似乎就进了迷宫一般,农民房、厂房、工棚、电线杆子各种各样的东西乱七八糟,有些地方整个就是贫民窟似的,根本难以找到方向。
整个蓝河的建设是没有规划的,整个蓝河的经济发展也是非常粗犷的。
陈京驾车到蓝河的当口,恰好赶上了下班的高峰,从各厂房里面走出来的,穿着各式各样厂服的人挤满了街道的空间,有时候一间很不起眼的工厂,从里面走出来的可能就有上千人。
如此多的人聚集,高密度的劳动、高密度的生存空间,这样的经济发展方式可以说已经把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营到了极致,整个蓝河区哪里还有哪怕一丁点儿的发展空间?
但饶是如此,蓝河区依旧进入不了全国十强县,这其中的缘由是很引人深思的。
另外,蓝河区的主河流蓝河,本来是非常美的一条河,陈京在海山州志上看到了关于蓝河的记载:“蓝河之水,碧蓝如云,其味甘冽,其气芬芳……”
现在的蓝河已经变成了黑漆漆的一条河,里面的水散发出下水道一般的恶臭,臭不可言,臭不可耐,尤其是太阳高照的时候,蓝河水蒸气所带起来的气味儿,让人作呕,难以忍受。
蓝河发展了,也付出代价了,现在邻角也要发展,但是还需要付出这么多代价吗?
陈京思考着这些问题,驾车返回,直奔向那家叫做“棕榈”的苗圃。
苗圃的位置处于蓝河和望江的中间,两个区快接壤的那一段,目前还没有被开发,而马路两旁广袤的地区有很多鱼塘、苗圃和菜地。
陈京也是偶尔发现这家叫“棕榈”的苗圃的,棕榈树是南方典型树种,苗圃以这种树命名,凸显了南国的特色。
而吸引陈京进去的却是苗圃外面的一珠高大的木棉花,雨打芭蕉木棉红是标准的岭南风情。
“棕榈”门口的这珠木棉分外的妖娆,陈京当时下意识就拐弯,然后进到了这座苗圃中。
今天是陈京第二次来,上次他从这里带走了一盆罗汉松的盆景,今天他想再找几个盆儿,他书房外的小花园单调了,需要搞点东西稍微点缀一下……
“棕榈”的房子修得很有特点,青砖黑瓦结构的,单檐顶的仿古建筑,很妩媚、很贴合周围的环境。
苗圃的人除了工人外,就是常年在此驻守的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老汉很朴素、很客气也很虔诚,属于标准的岭南老人,好茶、好水烟、好花草树木。
苗圃你有几个工人认识陈京,陈京用普通话向他们打招呼,他们只是点点头微笑,并不言语,手上的动作不停,任劳任怨的伺候着这满园的花花草草……(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