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一十。惊喜连连
连日的阴雨季节终于过去了,钢铁厂是建筑工地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建筑工人的号子声,工程机械的轰鸣声,技术人员来回奔波的身影,构成了一副繁忙而又生动的画面。
就在这份繁忙中,钢铁厂慢慢的初具雏形,厂区内的道路早已经规划完成,路基也建设完毕,现在工人们正在向路基上铺设钢筋网架,然后把混凝土倒上,抹平,等待凝固,然后再磨出防滑线。
柏油路面确实比混凝土路面要好,但考虑到钢铁厂以后肯定要跑大吨位的载重车辆,所以李儒晋海军决定造混凝土路面,虽然维护要困难一些,但绝对值得。
厂房的框架结构已经完成,巨大的框架高高的耸立,一根根粗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架,横跨在半空中,虽然看起来还有点单薄,但那巨大的气势,却迎面而来。
而厂区外,沪海方面的宝山工业区也已经开着基建工程,由于缺乏工程机械,只能依靠人力来完成,穿流不息人群犹如勤劳的蚂蚁,用手中简单的工具,在这片土地上辛勤的劳作着。
唯一能称得上工程机械的就是那几十台拖拉机和为数不多的几台压路机了。李儒晋有心帮忙,却被沪海方面拒绝了,他们知道钢铁厂对帝国意味着什么,这个工期是绝对不能耽误的。
李儒晋看着辛苦劳作的民工于心不忍,却又无计可施,这些民工都是来自沪海及周边地区的农村,他们在工地上辛苦劳作,不但没有工钱,而且还要自带干粮。
他们用辛苦的劳作来换取农业税的减免,在封建社会,这些可怜的农民是被剥削最严重的一个阶级,打仗了,他们是主要的兵源地,大文帝国至少有90%的士兵是来自农村。
和平时期,他们又是帝国税收的主要来源,每年的辛苦劳作,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要奉献给帝国。
就是这群平凡、朴实的庄稼汉子,支撑起这个帝国庞大的骨架。这是农业社会的悲哀。
此时正值夏季,天气炎热,沪海方面为钢铁厂内的劳动人员准备大量的防暑降温用品,绿豆汤,冰水,那是敞开供应,时不时还提供西瓜、冰棒这些东西,就算有中暑发生,也有急救站为他们服务。
再看看厂区外的民工,简直是天壤之别。
李儒晋在这里感慨了一会,就吩咐手下的人,对外面的民工,能照顾一下就照顾一下。他不可能去要求沪海方面向对待厂区的工人一样去对待碗面的民工的。
这本身就属于沪海方面的内务,你一个外来户不好指手画脚的,再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现在全国上下都穷。哪怕沪海是东部第一大城市,经济文化中心,估计日子也是过的紧巴巴的。
下午的时候,外面的喧哗声把李儒晋从办公室里惊动了出去,李儒晋走到厂区门口,嚎!好家伙。门口排满了拖拉机,仔细一看,竟有数百两之多,密密麻麻的。
这时从拖拉机上下来一个人,看着眼熟,仔细一看,擦!竟然是军部里的一名大校!李儒晋心中有数了,这些肯定是大帅派来支持他的。
这名大校见李儒晋过来,小跑向前,到李儒晋面前双脚立定,先施一个军礼,然后大声道:“报告首长,大校唐贤奉大帅之命,率部前来报道!请检阅!”
李儒晋的军衔是帝国少将,这声首长倒是不冤。李儒晋看向拖拉机车队,这时大校在边上向李儒晋汇报,大帅这次向钢铁厂建筑工地无偿援助400辆拖拉机并配上了驾驶员,而且一切费用由军部负责,不用李儒晋掏一分钱。
对于这份突如其来的惊喜,李儒晋是欣然接受,现在工地上缺的这些工程机械,哪怕是拖拉机这种最简单的工程机械,在工地上都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李儒晋突然在人群中看到沪海方面的工作人员,此时正一脸羡慕的看着排列的整整齐齐的拖拉机,李儒晋心中一动,把那名工作人员喊了过来,轻声的在那名工作人员耳边说着什么。
那名工作人员的脑袋点的如同小鸡吃米一般,点的飞快,李儒晋说完后,工作人员更是一脸惊喜的看着李儒晋,都激动的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李儒晋看着已经傻掉的工作人员,一时间是又好气又好笑,嘴里忍不住喝到:“还不快去汇报!”
这时候,工作人员才反应过来,有点语无伦次的连声说:“好!好!我去!我立刻就去!”说完,撒开脚丫子,飞快的向沪海方面的工程建设指挥部跑去。
一边跑,还不时回头看向李儒晋,李儒晋只好向他挥挥手,那名工作人员看到李儒晋挥手,跑的更快了。
其实李儒晋对那名工作人员说的只有一个意思,看着这些拖拉机眼馋吧,想要吧,还不快去喊你们领导过来,送你们200辆,不过驾驶员你们自己负责。
一听这话,那名工作人员一下子给喜懵了。在李儒晋的提醒下,还不是撒开脚丫子一个劲的跑啊!
不一会儿,那名工作人员和沪海方面的领导气吁吁的跑了过来,不跑不行啊!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还不拼了命的赶过来吗?
不过这为领导的级别也不是很高,这么大的事,他还真的做不了主,不过电话已经打给沪海市政府了,级别更高的领导估计还要有一会才能赶到,毕竟宝山区离沪海市区还是有点距离的。
李儒晋这个决定下的有些冲动,但也不是完全冲动,现在钢铁厂的工地上,确实已经不需要这么多的拖拉机了,工地的基建工程已经结束了,对运输工具的需求不是那么大了。
二百辆拖拉机已经足够满足工地上的使用了。而沪海的宝山工业区才开始基建,正是大量需要运输工具的时候,李儒晋借花献佛,就把二百辆拖拉机送给了沪海方面。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李儒晋实在看不下去,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背着竹筐,一筐筐的往外运土了。本来应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却依然为了生活而奔波。
虽然是送给沪海方面,但李儒晋也希望沪海能够答应他一个小小的请求,善待这些可怜的老人。最不济,也要在日常生活中照顾一下这些老人。
李儒晋相信,沪海方面会答应他的请求,就算不看他李儒晋的面子,也要看这200辆拖拉机的分量上,答应李儒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