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四章(16)望君频问梦中来
想到定云江上的淸琼,心中也是感慨。去年自己逆流西上,期间路途光景,可谓终身难以忘怀。如今苏衡和淸琼顺流而下,两岸不再是春意盎然的秀润,却渐渐有万山红遍的壮美。想来这一段光阴对淸琼而言,也是毕生难以忘怀的罢。从狭窄逼仄的候门王府忽然到广阔天地之间,谁都会有感慨无限。何况此时在身边的,是要和自己相伴一生的人呢。对于淸琼对于自己,这江水千里,都是通往另一个天地的路程。这样的分别,原本是自己选择和无可回避的,甚至对于所有人而言,这都是一个更好的开始。只是想起当日相情景,总觉得若有所失。
漱玉水榭四周芦苇摇曳,深深浅浅的翠色,如同足下的水波一样相聚又分离。与青罗乘舟西上时所见的,似乎相似,却又有许多不同。青罗忽道,“珏妹妹对淸琼姐姐的婚事,似乎比旁的人更上心些。上一回在岁晚亭,也曾听妹妹说起。”清珏闻言却不答话,只是微笑道,“王妃对于二姐姐和我哥哥的这门婚事,似乎并不十分上心的样子。往日总觉得王妃和二姐姐情分很好,怎么如今对她的亲事倒撒手不管。”青罗淡淡笑道,“如今还是捕风捉影的事情,何必要太上心呢?何况上头还有太妃操办呢,一切安排用度自然都是最好的,怎么会委屈了她?”
清珏一笑,却也不说什么,一路将青罗送出了漱玉水榭。青罗一人往回走,想着清珏的言语神情,今日似乎总有些古怪一般。那一日在岁晚亭相遇,就觉得清珏与自己以往印象中的似有不同。关于淸琼的婚事,当日她就说了许多,虽然句句都在情理之中,却又总叫人觉得哪里有不是之处。今日借着怀蓉的婚事重提,听着是妹妹对于姐姐的关切,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在里头。温和沉默几乎到了拘谨的清玫,似乎在自己一个人眼前的时候,总是和以往不同的。
青罗暗暗叹了一口气,如今自己哪里还能有闲情逸致去管清玫的心思呢?或者只是自己多心才会这样觉得罢了。而沉甸甸的压在自己心上的,此时是怀蓉的亲事。自己前来漱玉水榭,虽说是散散心,却也存了几分试探的意思,所以才句句不离怀蓉和怀蕊。果然不出自己所料,就连清玫也知道了此事。封氏既然去和上官亭说,二人一拍即合,方家自然是支持这一门亲事的了。
方家和上官家也是世代姻亲,就如清玫姐妹所说,除了上一辈的上官亭,还有嫁进王府做了王妃的。这一辈再嫁一个郡主过去,本也没什么奇怪。文崎是方家这一辈儿孙里身份最尊贵者,怀蓉虽然不是怀慕同母的嫡出妹妹,太妃喜欢,怀慕和自己也看重,也算是门当户对了。上官亭替整个家族做主,在最后的时刻选择了怀慕,这一个赌已经赢了,他们自然希望能和上官家有更近一步的联系,而再一次的联姻,就是最好的机会。甚至对于上官王室来说,也不失为笼络重臣的最好时机。
话到此处,似乎怀蓉和文崎的婚事,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在众人眼中身份相当,对彼此的家族也都有益,而在怀慕和清玫两个人眼里,就连性子也是相合的。然而怀蓉的心思斩钉截铁,只怕真嫁过去未必能够如了太妃和长郡主的意。到时候事情撞破了,倒叫彼此都十分难堪。青罗心里盘算着,封氏想的是快刀斩乱麻,自然不会向方家吐露怀蓉的秘密,只怕对于亲生女儿的上官亭也是如此。
文崎的身份,是足以迎娶更加高贵出身的女子的。听说怀芷出嫁之后,曾有人提起过要将北疆的郡主许配给文崎,只是未成事。如今怀蓉的身份原本就差了一分,若不是太妃宠眷怜爱,方家未必就愿意。若是还有慧恒的事情掺杂在一起,以方家这样的大家族行事,这亲事绝无可能毫无声息地顺利完成。就算是身为亲姑母的上官亭,也未必应允。方才清玫也说了,方家对于文崎期许甚高,又是长郡主的独子,他的姻缘,自然更是重中之重,容不得一点差错。
太妃和长郡主乃是一拍即合,只怕慧恒的事情,太妃是准备永远地成为一个秘密了,至少在怀蓉顺利地出嫁之前,对于方家,这会是一个秘密。青罗心想,太妃告诉自己和怀慕这秘密,是因为对于怀蓉而言,自己或者还能稳住她几分。她需要自己这样的一个人,去替她扫清障碍。在她为怀蓉欢欢喜喜商议亲事的时候,在别人不注意的地方,悄无声息地解决后顾之忧。她也深信以自己和怀慕的立场,为了家族的名声,也为了怀蓉的名誉,是绝不会泄露这个秘密的。只是封氏未曾想到的是,自己和怀慕在保守秘密的同时,却还酝酿着与她期望的截然不同的办法。
除了怀蓉的亲事,青罗心里还压着沉甸甸的的一种情绪,都系在定云江上远去的淸琼身上。清珏说起淸琼的婚事,并没有多说什么话,却让青罗的心里觉得放不下。六月里淸琼的远嫁,青罗在分别之后,只隐约觉得如释重负,似乎从此就彻底告别了过去种种一般。然而此时想起,远去的人还未曾抵达京城,就像是还在自己身边似的。那种因为苏衡而产生的不安,也就渐渐地浮现出来。
青罗心里想的还远远不只是这些。青罗忽然发现,自己对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知道的事情少的可怜。她知道西疆上下的一举一动,甚至干预着敦煌的时局动荡,然而对于这个和自己联系最为紧密的京城,她却一无所知。她难以回答关于自己过去的问题,同样也不知道自己家族的现在。远嫁千里的涵宁公主,对于自己兄长的婚事不再关心,对于自己成为皇妃的妹妹也不再询问。更不知道作为南安王,与永靖王对立多年的苏家,此时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有着怎样的决心。